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铁树的博客:萍水芳甸

碧草滋芳甸 春江润五湖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日志

 
 
关于我

文万明,(笔名:铁树、万鼐)老知青,本科。退休前历任高中、中专、大学语文教师,副高,江西省中专语文教研会与华东中专语文教研会成员、武汉华中师大华中教育信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退休后在电、职、函大任教,开授《大学语文》《艺术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语言学》《现当代文学》等课程。 ,历年有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系“现代作家协会”会员、《现代作家文学》编辑,中国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入网易“中国作协会”等诸多名圈。

【红学研究】论四大家族的教育理念  

2016-09-12 22:49:20|  分类: 学习园地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红学研究】论四大家族的教育理念 - 铁树 - 铁树的博客:萍水芳甸
文/ 于烨

一部《红楼梦》写了多少个人物,又写了多少个家庭。从每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处事上,都可以折射出他的家庭状态,尤其是家庭的教育理念上。

诗学造就的灵韵

想先说一下林家,虽然未被排入四大家族,但最次也是第五,绝对差不到哪去。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虽说是盐政,一个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职位,但是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林如海本人更近乎清流一类,似乎更合乎学者的气质。林家有着浓郁的书香氛围,这点不容置疑,从黛玉爱书这点上是绝对可以看出来的。刘姥姥参观潇湘馆,那满架满墙的书让她直以为是“那位哥儿”的书房。贾母笑着告诉她,那是她外孙女儿的卧室。老太太这句话就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说这是女孩的房子,二是说这不是书房而是卧室。按刘姥姥也就是寻常人的理解,女孩的房子里本应该有的陈设是精美的刺绣,再者就是珍惜的玩物;人的卧室里应该有的是休息的器具,再者就是帘幔一类。但黛玉这里不是,贾母的话,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黛玉才华的赞许和炫耀。

黛玉爱书,但她必定不是像宝玉和宝钗那样“杂学旁收”,一定是读了很多文学气息很浓的书,尤其古代对女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即使是像黛玉这样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对于读书,各种条件也是非常放松的,不会有人要求她必须看一些“正经”书,读书只作为消遣或一个爱好。另外黛玉作为深闺秀女,自然也不能看到那些当时所谓的“不正经”的书,例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的,因此黛玉看的必定多是诗词歌赋。香菱向其学诗,黛玉随手就可以抽出李白、杜甫、王维的诗集给她,并且说了一些相当“懂行”的话。黛玉一生如诗,正是多慕诗香的缘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林如海对黛玉的教育,多注重文学的培养,何况黛玉自幼丧母,缺少当时社会母亲对女儿们那种生活技能方面的教导,例如针黹纺线,人情事理等,所以这也是黛玉天性烂漫、纯真无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原因。林如海其实并非从一开始就只有黛玉这一个女儿,书中提到其也有几房姬妾,还有过一个儿子,比黛玉小,后来也不幸夭折了。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林如海若有儿子,对其教育方式是不是完全异于黛玉,但是从其对黛玉的教导上来说,林家的教育氛围应该是相对来说文学气息浓郁、注重诗学培养的。

严格恪守本分的“礼”道

其实书中写到真正的清流之家也有一个,那就是李纨的家庭。李纨的父亲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这是做学问的职位。李家对书更为崇拜,因此对于当时“诗礼之书”所定的规则更为重视。李纨虽然是因为守寡,展现给大家的是那种心如死灰,万物不在眼耳之中,只守着儿子过日子的形象,不过就算她不守寡,性情可能也不会有太多不同。其父名字“守中”正说明了她们家的教育状况——恪守中庸之道。对儒家学说和社会规则定是严格遵守,没有犹疑。因此按照当时对一个“淑女”的标准来说,李纨是被其父培养成功了。恪守妇道、从一而终、伺候公婆、善待夫家所有人、勤心教养儿子、不闻窗外事,这些都是儒家一直提倡的周礼。所以李家的教育,更偏重“守中”。

全才“俊杰”的养成

薛家是皇商,皇商也是商,商人给人的最直观感觉就是不注重文化教育。但是不是谁都可以做成皇商的,所谓皇商,已经有一种官职或者说爵位的成份在内,绝不是一般的暴发户可比。况且薛家并不单纯是商人家庭,也是有爵位,有荫封的。何况宝钗说过,“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由此可见一斑,薛家其实还是比较重视子女教育的。从宝钗身上可以看出薛家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全面,即使有些书不允许子女们看,但是他们也偷背着人看,先不论看的也是违背社会规则的“爱情小说”,起码可以看出,读书是她的一种爱好。和黛玉一样,宝钗作为大家千金,虽说读多少书没有人在意,但是可接触可看的也不过是些文学类的诗词歌赋,宝钗的博学,完全是在生活中历练和积累来的。因为其父在世时,酷爱此女,这个“酷爱”和林如海大概还有些不同,林如海爱黛玉,多为其幼年丧母又体弱多病,对她非常疼惜,何况膝下无子,假充男儿教养,聊解凄凉。宝钗的父亲对她应该是因为宝钗自幼好学,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几近完美,所以对她非常欣赏,不自觉的要多教给她许多东西。因为薛家有儿子,不需要将宝钗“假充男儿教养”;第二,薛父在世时,薛蟠应该还很小,并没有体现出来多么不争气,所以薛父对宝钗的教育也谈不上是因为薛家将来只能依靠宝钗而对她进行特殊培养。纯是因为宝钗本人的上进。

【红学研究】论四大家族的教育理念 - 铁树 - 铁树的博客:萍水芳甸

 

但是薛蟠身上的文化气质,真是让人唏嘘。用凤姐的话说就是“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么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虽然说的是探春和贾环,可也借到此处正合适。但是薛蟠之所以这样,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他在最需要教育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只有寡母,因怜他丧父,纵的他成日家只知道声色犬马,斗鸡走狗,寻花问柳,不务正业。这一点指出,薛蟠的问题,薛姨妈得负一半责任。薛家出现的人物不仅仅是宝钗,后来还有一个惊艳四座的薛宝琴和他哥哥薛蝌。薛宝琴的学识和所受的教育不必说了,薛蝌这个人给人的感觉是温文尔雅的一个儒生,完全是受正统儒家教育,虽然看不出从政的风范,却也是一表人才。从此可以看出薛家对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尤其是注重知识的全面,不仅是文学修养要好,而且还要重视很多的生活技能,社会规则,世态炎凉。因此宝钗成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我们看到的宝钗可以很好的适应各种生活状态,享得富,耐得贫;上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晓生活琐事的技能。而其并不因此俗不可耐,反而于文学艺术上也是样样精通,出类拔萃。

重视“权势支配”

在四大家族中,王家对子女在学识上的教育似乎最为不足。但是王家注重另外一种教育:权势支配。是不是有意去培养的姑且不论,至少王家的几个人物展现出来的却都给人此感觉。

从王夫人、薛姨妈再到王熙凤,都没有在学识上取得什么成就,虽然说都是女子,并不是很重视学习,但是这样大族人家对女孩的学识培养也不是家家都如此,如上文所提的黛玉、宝钗,还有史家的湘云、贾家的女儿探春、媳妇李纨,甚至于邢岫烟,都是知书识字,能吟诗作对的。唯独王家没有这么一个女孩。

首先我们说说王夫人。王夫人可以说是封建社会女子努力达成的目标代表。出身高贵,婚姻门当户对,是嫡妻,儿女双全,管家,有副手,有助手,非常得意。王夫人管家,虽说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邢夫人虽是长房媳妇,但自己却是贾赦的续弦,出身略显低微且不得婆婆欢心;王夫人本身身份地位的尊贵;贾母娶了儿媳妇将权柄下移。但是王夫人本身对于治家,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的。她本人虽然看似碌碌无为,只会吃斋念佛,连自己房中的事情也是忘东忘西,小人作乱也无法辖制。赵姨娘、贾环也不怕她,连丫鬟彩云都敢偷窃。湘云也对宝琴说:“若是太太不在屋里,你可千万别进去,那屋里的人都是要害咱们的。”

但是王夫人很会用人。能当领导的不一定是多有才华,但必定得会用人,有识人之明。王夫人任用王熙凤,虽说有任人唯亲之嫌,却也是用得恰如其分。凤姐病倒,她用了李纨、探春、宝钗三人接手代理,何其明智!书中直接描写王夫人当时心内的考虑:李纨尚德不尚才,虽是名正言顺的少奶奶,但是却没有才干,须得探春这个有才干的人来具体料理,然而李纨的身份才是可以管家的,哪怕是个摆设,探春要实施手段,也须得这么个“摆设”在才可以。然而探春又激进,颇具锋芒,只怕考虑不周,又请宝钗这个一向善于人际关系的未来宝二奶奶来帮忙,这就圆满了。王夫人还多年冷眼旁观掂掇,从包围宝玉的万花丛中挑出一个贤袭人来重点栽培。袭人也果然不负其望,既得到宝玉的欢心,又得到王夫人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成了母子之间的一根纽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夫人对于权势也是有着得心应手之道的。

故事中虽然没有关于薛姨妈在薛家如何掌权的直接描写,但是间接也可以看出一些。薛姨妈的学识方面似乎比王夫人略强,可也比较欠缺。薛姨妈和王夫人的客观条件应该是基本类似的,所以在薛家掌权不成问题。

王熙凤的话就不必细说了,其对权势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狂热的程度,到了极致之处,竟然拿着官府当成自己的玩具,随意摆弄。贾珍一句话说得明白:“大妹妹小时候玩笑着就杀伐决断”。但是王熙凤在学识上却只是在管家的过程中识得了几个字而已,更不要提文学修养了。由此可见王家对于子女的教育,重在培养她们的理家之才、待人之道,而于学识上并没有丝毫的涉猎。大概王家的家长觉得女儿们出嫁是绝不可能去给人续弦的,既然是要做正室,就该有正室的风范,这需要从小培养的吧。

丰富情趣的教养

史家在书中描写的篇幅相对较少,提到史家,必然要说的自然是老太太和湘云。贾母和湘云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具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情趣,性格也都开朗活泼。湘云在才华上是可以与薛林二人比肩的,而且湘云性格开朗直爽,万事不在心上,即便生气了,一觉就过去了。书中虽不见对湘云的爱好等的细致描绘,但是从她开朗的性格上可以看出,她应该是兴趣爱好广泛,很多事情都能让她好奇和开心的。是她最先想到在芦雪庵烤肉作诗,“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便是锦心绣口”;也是她最先想到做完诗要还席,叫老太太等人来乐一乐……湘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若是一个爱好匮乏,不懂生活情趣的人,怎么可能有如此热情呢?

贾母出场便是辈分位分都最高的人,这个经历了从重孙子媳妇到老祖宗的人,对待生活也是像她得侄孙女湘云一样充满热情,最会取乐。廊下挂着各色鸟雀,可见她平时很爱逗趣;贾母会收拾房间,很懂得美学,尤其是带刘姥姥逛大观园一回,从黛玉的窗纱到宝钗房间的陈设,都是她亲自要求布置的,非常有情调和意境;凤姐过生日,贾母独创凑份子,众人都觉新鲜有趣;元宵夜宴,让大家挤在一起听戏,吃元宵,看烟火,还懂得戏曲演奏的艺术……这些无不体现出贾母重视生活情趣。让人不禁猜想,贾母年轻时候,必定和湘云很像。

从她们祖孙二人身上就可以看出,史家对女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生活情调的培养,重视乐观精神的养成,重视活泼开朗氛围的营造。

典型的上层社会教化精神

贾府对子弟的教化应该是当时上层社会教育现实的一个真实展现。府内设有家学,有塾师,虽然是自己家族的长辈在代课,但是也符合其形式。贾政说他父亲曾想让他走科举之路做官,从科举上出来在当时应该来说是一种荣耀,证明以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就,但是由于皇上对贾府格外开恩,哥哥贾赦已经是承袭祖上的爵位,贾政的职位又是恩赐。所以并无一人从科举上出来的,因此贾政对宝玉给予了厚望。所以贾府的家学也是以这一条为准则,教授正经“书”,以求子孙们从科举上出人头地。但是教育归教育,贾政自然无法亲自去监督子弟们的学习状态,于是家学简直就是鸡飞狗跳、乌烟瘴气。就连薛蟠都愿意去上学,实则别有他因。这就是当时上层社会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长辈们期望很殷切,但是子孙们却觉得有祖宗的荫封,家族的财富,并不真心好学上进。

贾府对女孩的教育也是很宽松的,连老祖宗都说:“上的什么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儿瞎罢了。”可见,即便连贾府这样的人家,女孩子不认字,有没有文化,这都没有什么要紧的。就算有文化,认得字,不过了多了一项消遣,闲来无事可以看看书而已。所以贾府的几位姑娘在才华和学识方面反倒比林薛史都逊一筹。探春虽然是个最拔尖的,然也难与薛林抗衡。而且探春的“拔尖”,一定程度上和她自身的性格有关系。众人皆知,探春因为自己的出身问题心内有相当程度的自卑,这种自卑又促使她各方面都很要强,因此探春的“才自精明”多来自于自己内心孜孜以求上进的心态,就是自己要多学,要学好,并不是贾府对女孩的严格栽培决定的。因此,贾府对于女孩的学识要求可能也仅限于“识得几个字罢了”。是当时上层社会典型的教育类型。

  评论这张
 
阅读(258)| 评论(3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